来源:本站原创 发布:2021年5月18日
紫穗槐豆象,拉丁学名:Acanthoscelides pallidipennis Motschulsky,属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豆象科,是一种有害的入侵生物,原产于美洲。
生活习性
该虫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年2代,以2-4龄幼虫在野外紫穗槐宿存荚果种子或仓贮种子内越冬。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种子内化蛹,蛹期8-10天。新羽化成虫在被害种子内停留3-5日后飞出。羽化孔边缘不整齐,圆形,直径0.8-1mm,羽化孔多位于种荚上端1/4处。6月中旬始见第一代成虫,6月下旬为成虫羽化盛期。成虫飞翔力强;喜在紫穗槐花序和种荚间爬行,受惊后有坠地假死习性;晴天气温较高时活动力增强。成虫寿命17-34天。成虫取食紫穗槐花蜜,啃食花瓣和幼嫩种荚皮。室内饲养条件下对水、糖蜜水及阳光均有正趋性。成虫由羽化孔钻出后即可交尾,交尾在上午10时左右最多,一般历时8-39分钟。交尾后3日开始产卵。7月初成虫开始产卵,卵产在前一年宿存荚果的花等与种荚间缝隙中。多单产,有时也产在种荚表面老羽化孔中,一般1个种荚上产卵2-5粒。7月上旬始见幼虫,初孵幼虫直接咬穿卵亮底部蛀入种子,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虫老熟并化蛹。8月上、中旬第二代成虫羽化,8月中旬始见第二代成虫在当年成熟的紫穗槐种荚上产眠8月下旬始见越冬代幼虫,9月中旬以2-4龄幼虫越冬,1头幼虫只危害1粒种子。紫穗槐种子内的该虫在常温仓贮条件下,可正常发育并完成全部生活史,并可繁殖后代,反复危害。此虫的发生与紫穗槐平茬关系密切。平茬的林分发生少,危害轻。
防治方法
1、监测。在紫穗槐的开花结荚期,仔细观察花序中是否有成虫访花或产卵。也可通过捕虫网捕获部分成虫;或采集去年的旧荚,看荚上是否有成虫羽化孔。
2、检验。用肉眼观察紫穗槐荚上是否有成虫羽化孔。
3、过筛法。通过过筛检查混在种子内的成虫。用孔径为2.2mm、2.0mm及1.0mm的3个筛子及筛底,上下叠加过筛。
4、染色检验法。可将种子浸入1%碘化钾溶液中染色1.5min,再移入0.5%氢氧化钾溶液中处理0.5min,取出后用清水冲洗0.5min后,将种皮有异常变化的种粒挑出,再进行剖检。被害种子接近种托处有1个直径1mm左右的黑色圆点。
5、比重检验法。将种子样品放入清水内,用玻璃棒充分搅拌,静止10min后将漂浮的种子捞出进行剖检。
6、X光检验。将被检查的种粒粘在9mm×12mm的白纸板上,用X光机检查,种仁为一均匀白色实体者为健康种子;种仁颜色灰暗者为未成熟的干瘪种子;种仁内有一弓形弯曲的幼虫影象者为被害种子。
7、处理:恒温下,用70℃的热水处理种子5-10min,60℃的热水处理10-20min;用微波处理,当种温达60℃后持续3-5min,溴甲烷、硫酰氟每立方米用药30-35g,氯化苦每立方米40ml,磷化铝每立方米9-12g,重蒸48-72h;低温条件下溴甲烷及磷化铝的用量可提高到35-40g,重蒸72-96h。以上方法均可全部杀灭幼虫。在种子含水量小于12%时不影响发芽率。
8、其他防治方法。营造乔灌混交林,结合割条生产,有计划地做好紫穗槐林的平茬更新复壮,或全面采净当年的荚果加以处理;种子入库前用25%敌百虫粉剂拌种,种子与药剂的重量比为400︰1;林内喷洒50%倍硫磷乳油1000-1500倍液或50%磷胺乳油1000倍液毒杀成虫,50%杀螟松乳油500倍液毒杀卵和幼虫。